罗昕,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体融合、数字出版、互联网治理、网络舆情等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以及省部级、市级项目十余项。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互联网治理蓝皮书)主编,中国记协新媒体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新闻金钟奖获得者,曾获省哲学社科成果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多部。多地市网信办网络舆情咨询专家。
一、主讲课程
本科生:网络传播概论、融合新闻实务
硕士研究生:网络新媒体研究
博士研究生:新媒体专题研究
二、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1.主持2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研究》(19ZDA332)。
2.主持201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竞争格局与中国进路研究》(18AXW008)。
3.主持201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网络中立规制研究》(14FXW007)。
4.主持20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治理机制研究》(10YJC860030)。
5.主持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规划课题《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与防范对策探究》(07YL01) 。
6.主持2011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治理机制研究》(11Y26)。
7.主持2013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市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研究》(2013JY07)。
8.参与2007年国家重大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管理与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研究》(07&ZD040),相关成果入选2014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网络传播管理研究》。
9.参与2015年国家重大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研究》(15ZDB142)。
三、CSSCI代表性学术论文
1.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建构,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3期。
2.我国主流媒体网站管理现状与建议,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1期。
3.结构性缺失:网络时代把关理论的重新考察,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3期。
4.美国“网络中立”争论:在接入控制与开放之间,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3期。
5.虚拟社群信任网络的生成与维系,载《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9期。
6.被忽视的登陆点:施拉姆、余也鲁广州讲学35周年的历史考察,载《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12期。
7.制度视角下媒介化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哥本哈根大学施蒂格夏瓦教授学术访谈,载《新闻大学》,2022年第7期。
8.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制定的分布格局与中国进路,载《现代传播》,2022年第3期。
9.算法传播的信息地缘政治与全球风险治理,载《现代传播》,2020年第7期。
10.外脑的力量: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美国智库角色研究,载《现代传播》,2019年第3期。
11.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形态变迁与商业模式重构,载《现代传播》,2017年第10期。
12.要素协同与制度保障: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以HOT Fit模型为中心,载《传媒观察》,2025年第8期
13.智能化治理的运作机制、风险挑战与实践准则,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5年第2期
14.风险社会的媒介化治理: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15.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整合模式——基于四县的实证研究,新闻记者,2024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2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6.网络微短剧的兴起与规范化发展,载《人民论坛》,2024年第5期
17.媒介化治理:数字时代风险社会治理新范式,载《江淮论坛》,2023年第12期
18.媒介化治理:作为正在兴起的研究范式,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3年第6期)
19.“中间人”理论视域下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基于全国2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载《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
20.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本内涵、评价标准与建设路径,载《中国编辑》,2023年第10期
21.短视频时代流量城市的营销与治理,载《人民论坛》,2023年第12期
媒介化治理效能评价——基于主流媒体实践的视角,载《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7期
22.人工智能时代美西方认知战的运作机制与中国应对,载《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4期
23.西方涉华计算宣传的动向、风险与应对,载《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2期
24.媒介化治理:在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之间,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5期。
25.中国网民群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与引导,载《人民论坛》,2022年第13期
26.媒介生态视域下大传播格局的构建,载《青年记者》,2022年第1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22年第21期
27.边界跨越: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冲突及其调适,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28.主流媒体参与网络内容治理的行动路径——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为例,载《中国编辑》,2022年第7期
29.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研究,载《现代出版》,2021年第5期
30.城市区级融媒体建设的制度困境与创新路径——基于G市的实证考察,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4期
31.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县级融媒体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载《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5期。
32.县级融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载《中国出版》,2021年第6期(3月16日出版,田琴琴、罗昕)
33.计算宣传: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舆论新形态,载《学术前沿》, 2020年第15期
34.技术、市场与社会:空间生产视角下媒体融合的动力机制,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35.关注“自干五”群体 谁能成为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生力军,载《人民论坛》,2020年11期
36.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构建,载《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3期
37.西方计算宣传的运作机制与全球治理,载《新闻记者》,2019年第10期。
38.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建构的脉络变迁与中国进路,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CSSCI),201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39.对抗性网络舆论的生成及引导,载《人民论坛》,2019年19期
40.范式转型:算法时代把关理论的结构性考察,载《新闻界》,2019年第3期
41.区块链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制,载《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1期
42.算法媒体的生产逻辑与治理机制,载《学术前沿》,2018年24期
43.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变迁、关键挑战与中国进路,载《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3期封全文转载。
44.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来源、现实逻辑与贯彻路径,载《暨南学报》,2017年第7期
45.从网民结构看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的偏差问题,载《当代传播》,2017年第6期
46.国外移动出版评选活动与评价标准考察,载《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1期
47.数字化出版背景下美国杂志评选奖项设置的新动向,载《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9期
48.云计算时代数字出版的优势、问题与对策,载《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第11期
49.美国新闻网站评优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国出版》,2011年4月
50.媒体网站采编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其人才培养,载《新闻战线》,2012年第7期
51.中美报纸微博出版比较分析,载《编辑之友》,2012年第6期
52.网络内容的编辑控制技术与策略,载《中国出版》,2010年8月
53.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建构与评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54.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载《中国编辑》,2009年第4期
55.美国杂志品牌延伸的新媒体转向,载《中国编辑》,2009年第1期
56.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析,载《当代传播》,2008第4期
四、著作教材
1.《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互联网治理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2018年/2019年/2022年。
2. 《网络社会治理研究:前沿与挑战》,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
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治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
4.《新闻网站新媒体创新应用能力评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5.《网络新闻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6.《报刊电子新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网络传播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更新于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