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范以锦: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强化传播力

时间:2020-07-21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1476

    

   “新型的主流媒体就要做强做大,做强做大体现在哪里?强大的传播力,强大的经济实力,社会价值应该是跟商业价值相统一的。”7月18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范以锦出席“中国传媒影响力与品牌赋能峰会暨新冠疫情报道媒体人交流会”并发表《智媒时代主流新闻类媒体价值的延伸》主题演讲时说。此峰会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牛媒大数据联合主办,当天下午在广州TIT会议中心举行。

 

            图一:范以锦院长在发表主题演讲

    万物皆媒时代,新闻类主流媒体遭遇平台和经营困境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力和经营效益,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高度一致的,范以锦院长讲:“我做传统媒体做了几十年,那个时候是真正的新闻内容为王时代,像我们当社长、当总编的只要把新闻的质量提高,有社会影响力了,自然就会有很好的效益,因为优质的内容吸纳了受众,受众的注意力引进了广告客户的关注,广告客户就投放广告,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大量的精力花在经营优质的内容上,那个时候效益是非常好的。”

但是在当前万物皆媒时代,内容生产能力、平台传播力跟经济效益三者撕裂了,广告客户看中的不是谁生产了什么内容,而是内容在哪个平台上的用户(精准用户)量最大。尽管说主流新闻类媒体前期也做了不少的尝试,如电子版、网络版、手机报,继而是社交媒体上的“付费阅读”,比如财新,相对来而言他们做的比较好,但也不是赚了很多钱。做这些探索,范院长指出,“探索有益,内容影响力出来了,但是平台影响力和经营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我们说内容影响力,是别的平台帮助传播,把你的影响力推出去了,从经营来说,我们是为商业平台打工的,自己并没有好的效益,当然现在版权问题解决后情况会好一点,但是我们要反思,我们传统媒体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打造自身平台与借助他人平台相结合,新闻类主流媒体要强化平台传播力

范以锦院长介绍,中央反复强调我们要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那么新型的主流媒体要做强做大就体现:强大的传播力,强大的经济实力,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高度统一。新闻类主流媒体要在智媒时代获得大发展、主流再造,就要强化传播力。

当然,“强大的传播力”要包括“内容传播力”和“平台的传播力”。范以锦院长为新闻类主流媒体的发展号脉:“平台的传播力,我觉得主要是要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把自己的平台做的很好,另一方面要借用别人的平台。”他举例:我国现在有一部分主流媒体做的比较不错,比如说澎湃新闻,是中国新闻客户端里面做的比较好,以及还有新华社的微博微信,他们的用户量非常大。但是,在强化自身平台传播力的同时,还有借助好其他的平台。比如借助抖音、今日头条,借助各种平台进行推广,这样将新闻类媒体的内容推广出去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

    强化内容的传播力:从单纯生产新闻内容到精心打造服务型内容产品

那么新闻类主流媒体的商业模式,要靠什么呢?范院长就此进行详细阐释:“通过打造自身平台与借助他人平台,你平台影响力就大了,它就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但是也还不能忽视‘内容的传播力’。”范院长强调指出,现今的新闻类主流媒体要从单纯生产新闻内容拓展,精心打造服务型的内容产品才行,因为新闻内容是无法直接变现,像财经的付费阅读很多媒体是做不了的,但是媒体通过做服务性的内容可以变现。

    其中一个路径就是做智库服务,这既有社会价值也能找到商业模式。范院长向大家介绍,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凡属智库提供的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等,均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按需购买、以事定费、公开择优、合同管理的购买机制,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等多种方式购买。这里明确告诉你:做公益也有投入,政府是会给钱的,所以这里是有商业价值的。而新闻类媒体做智库的可能性在哪里?范院长提出自己的看法:“新闻资源与智库资源可以相互利用,智能化的进程中,对媒体的新闻传播的主功能它会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因为毕竟我们是做媒体的,有影响力的,你不能把媒体丢掉,我觉得做这是做新闻的能力自然延伸。”

    当然媒体往智能化发展打造服务型内容产品不局限做智库,还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如通过服务性的内容连接用户、连接项目、连接产业,从而找到变现的路径;在智能技术推动下媒体往视频化发展,线上线下从互动到相融,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的创新等,这也都会给媒体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强化智能化思维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和智能化泛内容生产赢利模式

范院长指出,媒体智能化后,随着媒体边界的模糊和不断的扩展,可以形成两个模式:一是智能化思维下的新闻生产模式;二是智能化泛内容生产赢利模式。

   “我们讲泛内容的概念是相对于只做新闻内容的‘窄’,扩大到各种内容都做而出现的内容‘泛化’现象。两方面并举,实现两个价值的路径,媒体才能从困境当中走出来”,范院长举例进行阐释,他说比如VR技术应用。2018年9月,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因为破坏力强,被称为年度“风王”。为什么台风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如果暴露在强台风下会怎么样?新华社客户端尝试做了“VR之眼:暴露在强台风下会怎样?”,在短期内就达85万点击量,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社会价值也非常大。我们说VR新闻很难有商业模式,但是,新闻类主流媒体可以运用VR技术做泛内容,做其他的文化创意,这方面的市场前景广阔。

    在这方面成功案例是前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经营的黑匣VR,2017年5月,他们公司开发的VR应用《光芒映照丝路》,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峰会”上唯一的VR应用。9月,他们为广州制作了首部VR城市形象片,成为我国第一部城市VR外宣片。2018年1月1日,广州动物园VR动物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也是借助VR、AR、AI技术,打造动物园活化升级案例;2018年12月27开放的陈家祠数字体验馆,利用VR技术解读陈家祠历史、岭南建筑艺术、馆藏文物和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的项目;还有利用VR技术让整个广州亮起来、动起来、游起来,佛山岭南功夫文化体验等。可见,黑匣VR的经验可供媒体借鉴,范院长认为,媒体有这方面设备以及内容创意队伍,需要做VR新闻的时候认真做好新闻,而设备闲置的时候介入泛内容创意, 利用智能技术将新闻内容传播与泛内容创意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力求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同时增值,新闻类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能够实现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发展的途径。

 

图二:范院长和与会人员现场合影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南风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龙博士、网易本地新闻事业部总经理吕晴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张雨亭、牛媒数据董事长张业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品牌战略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星亮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志敏等,都对当前专业新闻价值、机构媒体经营新机遇与品牌传播等谈了自己认知和看法,参与2020年上半年疫情报道南方周末的张玥记者、澎湃新闻的赵思维记者以及其他一些视频连线记者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疫情一线采访工作心得和体会,让大家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主流新闻媒体的机构优势、专业优势与专业新闻人力量有了更深刻认识和更多认可。


(图:18广电李双;文:18新闻陈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