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羊城晚报】暨大新传青协:打造专业志愿服务新模式,培养懂传播的“新雷锋”

时间:2023-03-07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12

从大山乡村到城市街道,从基层报道到网络阵地,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支志愿队伍的身影,他们通过“声音”凝聚共识,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技能提供志愿服务,生动讲述中国故事。这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暨大新传青协”),在2023年“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该协会榜上有名。

构筑思政育人新高地

2015年至今,暨大新传青协及下属服务队与多个部门合作开展广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博物馆讲解服务、社区治理、境内外公益有声音频等志愿服务项目,并参与大型志愿服务,致力于通过新闻传播专业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融入港澳,并通过多语种青年创新表达的公益音频,将中国主旋律传播到五洲四海,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广州市有声阅读促进会(声海服务队)成立大会

“暨大新传青协在总体设计层面注重传承雷锋精神,将雷锋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同时,抓住立德树人的‘德’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志愿服务与思想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塑造联系起来,作为最为重要的一环来贯彻。”该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表示。

目前,该青协包含维系港澳稳定的舆情大数据实验室服务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博物馆讲解的明声服务队,为中小学培养采访、写作、摄影以及播音主持人才的小记者训练营服务队,专注制作儿童女性安全保护、疫情防控科普互动故事等的后浪实验室服务队,助力基层媒体转型升级的广东省县级融媒体服务队,以及用声音创作优质有声读物、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声海工作室等服务队。7年来,学院志愿服务人次达57447人次,服务时长超8万小时。

后浪服务队公益互动故事

全景故事会服务队系列中华传统公益作品

来自中国香港的江凌风参加了舆情大数据服务队,在内地求学和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使她深深觉得,“我是‘中国梦’的一份子,国家的成长直接带动了我的成长。”毕业后,她回到香港先后担任香港区议员、香港妇女联合会主席、政协委员的助理,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献出力量。

青协指导老师、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蔡心仪表示,“我们不仅引领志愿者提升社会贡献度,也让他们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有效增强青年,特别是港澳台侨青年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感,让志愿服务成为一堂‘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大思政课。”


专业优势赋能志愿服务

支庭荣介绍称,“青协将思想引领、专业提升、志愿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模式,让学生发挥专业能力,为志愿服务不断输入动能。”

以县级融媒体服务队为例,学院每期招募本科生、研究生志愿者,建立能写能编、能拍能剪、能出镜能策划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分赴海丰、龙川、新会等县区驻扎一个月提供志愿服务,协助当地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服务群众等方面转型升级。

县级融媒体服务队工作照

真探工作室服务队的成员则利用寒暑假、周末、课余时间,持续生产“中国成就”系列等全英文全媒体国际传播产品。张骁同学表示,“团队学生大多来自新闻学、广电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与传播息息相关的专业。我们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国际传播产品的制作中,服务于国家的传播事业,这恰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立足专业基础,该青协注重通过表彰考核等手段,从正面激励志愿服务工作。暨大新传学院副院长罗昕教授表示,“为了保障团队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真探工作室开设了‘全媒体人才训练营’开放性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既获得专业训练,又可获得1学分,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主动性。”

真探工作室中国成就系列报道


用声音铸牢湾区同心圆

“讲好家国故事,‘话’出湾区青年同心圆”,去年,暨大新传学院斩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粤语方向的香港学生郑禧年是其中的参与者,他一直致力于粤语有声读物的传播和发展,用声音的力量架起内地与香港沟通的桥梁。加入学校的声海工作室后,他以母语粤语将真正的中国之声讲给香港同胞听,积极传播两地青年声音,为当代青年人树立榜样。

声海服务队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斩获金奖

郑禧年同学

“很多人对志愿服务的印象是送物资、建设施等。我们团队则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入手,展开了声音音频的志愿服务工作。”郑禧年说。据悉,声海是首个通过创新表达的数字音频产品面向境外传播家国故事的公益项目、首个用声音铸牢湾区青年同心圆的公益组织,也是暨大新传青协展开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梦湾区·青年说》采访录制过程

在去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该团队采访了25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创造的香港优秀青年,包括霍启文、陈贝儿等,推出《逐梦湾区·青年说》。整个项目由志愿者负责策、采、编、播等音频制作全流程。郑禧年表示,“我们团队里的港澳青年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活生生的人物代表的‘卖家秀’,看到大湾区不一样的机遇,我们也希望通过声音作品让更多港澳同胞深入了解到大湾区的发展成果和未来前景。”

声海服务队培育红色小主播

何婉柔同学不仅录制了《逐梦湾区·青年说》,还参加了广州图书馆举办的为盲人录制有声书的公益活动,以及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的护苗广播剧等。去年12月,面对疫情新形势,她在短时间内通过声音传播疫情防控的科普知识,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缓解受众焦虑不安的居家心情。“我发挥了声音等专业优势,通过志愿服务造福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成为一名懂传播的‘新雷锋’。”何婉柔说道。

何婉柔同学在录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https://news.ycwb.com/2023-03/06/content_51798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