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惠,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双百英才计划”暨南杰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在New Media &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融合新闻教师团队)成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曾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优秀学术奖、第七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研究领域】集体记忆研究、新媒体文化
【主讲课程】社会学概论(本科)、老年传播(本科)、戏曲与传播(本科)、融合新闻学(本科、研究生)、融合新闻理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研究生)。
【学术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界》等期刊审稿人。
二、代表性成果
【数字文化研究】
Fang, H., & Wu, S. (2022). “Life and Death” on the Internet: Metaphors and Chinese Users’ Experiences of “Account Bomb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6, 3560–3580.(SSCI)
Wu, S., & Fang, H. (2025). Social media suspensions as dignity takings: Users’ personal loss in “account bombing.” New Media & Society, 27(3), 1544-1564.(SSCI)
方惠、曹璞(2020).融入与“断连”:老年群体ICT使用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国际新闻界》,(3),74-90.(CSSCI)
方惠、郭静怡(2024).平台企业数字适老化改造的话语实践——基于“关怀”理论的批判性考察。《湖南大学学报》,38(5),153-160.(CSSCI)
方惠(2020).数据可听化:声音在数据新闻中的创新实践.《新闻记者》,(11),68-74.(CSSCI)方惠(2021).电视时间:1980-1990年代电视流的驯化与时空秩序.《新闻界》,(7),47-54.(CSSCI)
方惠、刘海龙(2019).2018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国际新闻界》,(1),23-40.(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方惠、刘海龙(2018).2017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国际新闻界》, (1), 21-37.(CSSCI)
刘海龙、方惠(2015).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编辑之友》, (2), 19-23.(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曹璞、方惠(2022).专注的养成:量化自我与时间的媒介化管理实践.《国际新闻界》,(3),53-75.(CSSCI)
方惠、古俊生、孙小婷(2015).微信公共平台在纸质媒体中的角色——人民日报、新京报微信公共号的文本分析.《新闻与写作》, (8), 54-59.(CSSCI)
方惠、曹璞(2023).从生产到消费:新闻时间研究的受众转向.《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下,35-38.(CSSCI扩展版)
【集体记忆研究】
方惠、吴尚蔚(2023).“故园荒芜”:“数字死亡”的记忆与遗忘.《国际新闻界》,(10),28-48.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Fang, H. (2020). Cannibalising Collective Memory: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Tsui Hark’s 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 Continuum (Journal of Media & Cultural Studies), 34(5), 776-789.(SSCI, A&HCI)
方惠(2017).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的地方性双重生产.《现代传播》,(7), 102-105.(CSSCI)
方惠(2017).文化记忆理论中的媒介向度.《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09-07.
【传播思想史与知识社会学研究】
黄雅兰、方惠(2025).中国互联网的“史前时代”:海外中国留学生的互联网社群实践(1986-1994)。《国际新闻界》,(4),13-36.(CSSCI)
方惠(2024).“未来”的观念变迁及其传播思想史面向。《传媒观察》,(10),35-43.(CSSCI)
方惠(2018).知识的政治:搜索引擎中的乌坎事件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45,145-169。(TSSCI),收录于《2019年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260-276页).
方惠(2024).理解与解释:传播技术决定论的方法论反思。《新媒体与社会》,第34辑,200-211.(CSSCI)
方惠(2020).未来学与未来主义的传播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5-29.
陈力丹、方惠(2014).匈牙利民族新闻传播业的曲折历程.《新闻界》,(11),70-75.(CSSCI)
【戏曲文化】
方惠(2025).变“味儿”:留声技术物质性介入下的戏曲唱片灌录实践。《新闻与传播研究》,(4),109-125.(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方惠、张一帆(2017).作为记忆媒介的戏曲.《新闻春秋》, (3), 67-72.(CSSCI扩展)
【著作(章节)与教材】
刘涛、黄雅兰、谷虹、施畅、方惠(2021).《融合新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Yang, G., Huang, S., Fang, H., Ji,D., Chen J., & Wang, W. (2025). The Ambivalent Art of Living with Chinese Social Media: Digital Vulnerability and Practices of Self-Care in Tarik Sabry, Winston Mano,& Andrea Medrado (eds.). Decolonising Approaches to Users and Audiences in the Global South: Context, Theory and Method. Routledge.
曼朱纳特·潘德科.《政治经济学与民族志:一个印度村庄的转型》(方惠译),载姚建华编(2019)《传播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第128-14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惠(2015).《茂名反PX事件:透视风险社会中危机事件的媒介镜像》.载于《传媒安全蓝皮书——中国传播安全发展研究和报告(2013-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75-288.
方惠(2015).《媒介化的知识与记忆:PX事件历时性的个案研究》.载于《媒介·区域·交往:媒介化时代与社会变迁》。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93-302.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记忆视角下香港通识教科书的国家认同研究”(在研)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在研);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社会骗局类事件卧底调查报道虚拟仿真实验”(已结题)
主持广州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研究基地资助项目“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融入与广州城市形象研究”(已结题)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anghui0922@jnu.edu.cn
办公地点: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暨南大学番禺校区知识产权大楼1214-B
(更新于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