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志敏,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技术与社会、舆论学等,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课题和省部级课题,曾赴香港中文大学交流。
【教育经历】
2012-2015,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2009-201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
新闻传播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技术与社会、舆论学、计算传播。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生课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计算传播工作坊
【代表性论文】
李志敏、陈敏薇(2019).混合书写与情感、媒介的勾连——新闻文本的受众二次创作考察,《当代传播》,(2):90-92.
李志敏(2018).1979年《人民日报》首倡农业联产承包制,《新闻界》,(5):96-98.
李志敏(2017).从“控制工具”到“交往媒介”:论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芬伯格的传播技术观,《国际新闻界》,(3):74-90.(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7.8全文转载).
陈力丹、李志敏(2013).党报与领导机关关系的最早文献——恩格斯致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新闻界》,(7):77-78.
薛国林、李志敏(2011).论中国传媒价值认同——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视角,《现代传播》(9):5-25.(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1.12全文转载)
陈喆、李志敏(2011).“舆论场构建”与“公众认同”——关于浙江乐清“钱云会事件”党报报道框架比较研究.《新闻记者》,(6):12-16.
薛国林、李志敏(2010).平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论中国传媒的身份危机,《现代传播》(9):11-15.(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1.6全文转载)
【代表性著作(章节)】
李志敏(2022).《西方马克思传播技术观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
李志敏(2020).党报编辑部如何捍卫党的原则——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1873年16月20日)考证研究,陈力丹、支庭荣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文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85-294.
【代表性专利】
彭勇、李志敏、张业军、莫梓淇(2024).一种新闻媒体的评价方法(专利号:ZL 202110076250.3 授权号:CN 113420946 B),国家知识产权局.
李志敏、张业军(2024).一种媒体关系管理专家系统,专利号:ZL 202111295620.9 授权号:CN 114169524 A,国家知识产权局.
【主持课题】
1.《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介伦理及技术规范建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2.《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竞争格局与话语权领导权建设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个人获奖】
2016、2022年,获年度优秀班主任(2023年,担任班主任所带2019新闻学内招2班以第一名成绩荣获暨南大学第十一届“5A卓越引领计划”5A卓越班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团队获省级示范课程
2024年,新闻学概论课程获第二批校级金课
【指导学生获奖】
指导本科及研究生论文,多位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多位获得立项,如2022年指导张校毓、马璇等《基层声音整合—基于新冠疫情下城乡抗疫标语的公共危机文本治理模式与优化研究》获国家级大创项目;2024年指导钟婧等《“红米”+“红旅”:媒介视域下井冈山农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获得学校挑战杯竞赛项目,同年指导冷之行参加南都第二届未来金理奖运营策划相关项目竞赛获得铜奖。
(更新于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