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暨南大学新闻教育75周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文化传播论坛在广州举办

2021-11-09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116日,暨南大学新闻教育75周年系列活动之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文化传播论坛在广州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文化·传播·融合”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分论坛和闭幕式四个环节。

开幕式上,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研究员致辞。他讲述了大湾区人文精神培育路径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暨南大学在大湾区建设层面的贡献。夏泉认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之际,搭建大湾区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平台,进行学术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教授介绍了该院近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层面取得的成就,讲述了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开展75周年之际举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社会和传播现象,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播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教授以《数字媒体下的大湾区中国故事》为题。他从数字媒体传播内容与数字媒体科技两个部分出发,结合大湾区的人口结构特征讲述。

冯应谦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方法是让青年人听到中国好故事,亲自参与讲述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数字故事。要利用大湾区数字高地的优势,积极引导激发年轻人的创造活力,让大湾区的年轻人从身边的小故事出发,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朱寿桐教授以《“宿命性参数”的文艺传播与大湾区文化的若干问题》为题,指出当前新媒体格局下中国文化艺术的内容与大湾区的生活、技术与社会生态之间具有最好的吻合度,“大湾区文学的研究应该超越传统城乡和地域的划分标准,以‘大地块’区域共同体的整体框架建构”。

澳门大学吴玫教授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与国际传播》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吴玫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规划入手,探讨了合作区进行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与方法,并提出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基地,建立国际传播科研实践合作基地,为开展国际传播研究、进行国际传播实践、培养青年传播人才添翼助力。

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以《粤港澳电影共同体的历史呈现与创新扩展》为题,指出在地缘文化和“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粤港澳电影可以有机联络三地电影人才,形成良性合作关联的粤港澳电影产业集群,铸成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共同体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进而形成电影文化的国家新高度。

香港浸会大学黄煜教授以《跨学科性思路——当传媒遇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为题进行主题演讲,用跨学科的思路讲述了传媒与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结合实践。

暨南大学讲座教授李晓军以《关于文化传播与共建人文湾区的几点思考》为题,认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需要坚守岭南文化的底色,引领好共建人文湾区进程中的新的文化嬗变,在大湾区建设中形成最大文化公约数。

暨南大学林仲轩教授以《数字时代的青年文化:澳门青年的网络实践》为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分析了澳门青年文化从微小期待到宏大叙事的文化参与过程,对大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认识青年群体与青年文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粤港澳大湾区的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播媒介与国家认同”三个分论坛。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就相关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闭幕式上,暨南大学出版社长张晋升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希望借助本次文化论坛进一步加强粤港澳高校之间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合作层面的交流,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交流格局,拓宽大湾区文化研究的学科视野。

本次论坛是暨南大学新闻教育7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旨在通过文化传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深化内地和港澳的文化交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凝聚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体建设,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传承和发展。


文|杜兴远 张潇潇

图|李一溪 朱思臻


学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