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  旧栏目  实践作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国家奖学金分享会顺利举办

2017-10-31来源:研工办

10月27日晚上7点整,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2017年国家奖学金分享交流会正式开始。本次分享会上,获得国家奖学金的16级新闻学专硕王蒙、15级广播电视学硕张子俊和新闻学研三在读的李颖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故事。现场人气爆棚,只有60个座位的教室挤了200多人。

新闻学专硕研二学生王蒙一上台,简要做了下自我介绍,然后说:“从2016年9月到今天,这一年里都很忙很忙,就是那种忙到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王蒙师从邓绍根老师,跟随邓老师研究中国新闻史。目前发表论文3篇,准备发表的论文3篇,正在进行中的论文2篇。同时,还进行了古籍文献的校对工作。除了进行学术研究之外,王蒙从2017年2月到8月,在南方日报开展了实习,还负责了广东省郑州大学校友会豫记华南中心的采写工作。 

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8月,他先后参加了甘肃会宁的“我行我动·重走长征路”、河南兰考的“追访穆青足迹.弘扬穆青精神”、新疆石河子的“喜迎十九大.军垦新变化”的采写、江西井冈山参加红军后代家风情况调研、河南郑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活动成果受多家媒体、门户网站关注报道。作为党政办公室学生助理,王蒙还组织协办了院庆70周年庆典、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大会、澳大利亚新闻奖访学团、广州新观察、学术前沿讲座、高校来访等几十场活动。

分享到最后,王蒙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爬到山顶,发现一颗草莓,你会很开心,但你要知道,你并不是为了发现这颗草莓才来爬山的。”

广播电视学学硕研三学生张子俊的分享非常实在,一开场就直奔本次分享会的主题,他的分享让我们快速了解了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条件和规则。

张子俊认为国家奖学金有两个定位。“一个是国奖有运气成分。也就是看你能不能在级别高的期刊发表论文,参加比赛有没有拿奖;第二,国奖是择优行为,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择优,意味着并不是说你实践经历越多就越有可能。想拿国奖,第一步得先了解国奖的评选原则。”

在谈及论文写作时,张子俊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多和导师交流。关键时刻,导师的一句点拨,也许就能让你醍醐灌顶,瞬间拨得云开见月明。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把课上好了,尤其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定要好好学,你们做量化研究的时候就知道学好这门课的好处了!”

与前两位相比,新闻学研三学生李颖的分享非常随性,他谈吐幽默,一句“其实我也没发表过什么论文,也就在A类期刊上发过……”瞬间把大家都逗乐了。李颖跟我们分享了他写第一篇论文的过程——“我写第一篇论文,花了十个月,改了八稿……”。可想而知,任何学术成果的收获都来之不易。丰收背后,往往承载了果农日夜的付出,毅力与决心绝不可少。

短短的一个小时,每人平均20分钟的分享,浓缩了三位过去一年甚至2年的学习生活。从中,前来分享会的听众也可以借鉴很多可用的经验。三位都说,在拿到国奖之前,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拿国奖。所以,作为一名研究生,大家不能为了拿国奖而抱着功利心去学习和实践,我们要做的只是好好做研究,好好去生活,那样就够了。时间终将见证我们的努力。

文字图片|梅钰琳 李轶璇



实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