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时间:2016-12-19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24

2016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举办15日下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国际会议厅召开;16日上午,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及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分论坛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指导下,由广东广播电视台与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承办会议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主持。

暨南大学副校长饶敏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代表暨南大学师生员工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在日新月异的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媒体自身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此次广播高端论坛能够为新的媒介传播背景下广播的发展提出创新的思路和高效的发展路径。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然毅对广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论坛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他指出,每一个行业组织协会的成立,都是对该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创新激励,继承珠江模式的精神在当下尤为重要,并对广播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欧阳宏生教授代表高校影视学会向广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广播专业委员会正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背景下诞生,将更好地吸引我国广播专业的学术精英,更好地推动我国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填补我国广播领域的研究空白。

 

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项仲平教授专程到会祝贺,作为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见证者,他倡导广播应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好党和国家,广播从业者应认真思考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故事以及用户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宣读广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决定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杨波、暨南大学副校长饶敏向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幸和副主任委员申启武授予学会会牌。 

授牌仪式之后,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正式开始。

此次论坛召开恰逢珠江经济台开播三十周年庆典珠江模式三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来自国内主要广播电台和知名院校的六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覃信刚针对珠江模式,提出了三点认识:第一,“珠江模式”是中国特色广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典范;第二,“珠江模式”是中国特色广播经济传播的第一座高峰;第三,“珠江模式”学术研究是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里程碑。他指出,我们广播事业的发展既要有世界坐标,更要有中国坐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小普围绕“为需求提供服务”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她指出,广播效益日益下行,即使是车载广播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加之新媒体的打压,整个广播行业都面临不景气的现状。要寻找出路,就要寻找新的理念,即实现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因此广播媒体应该将信息作为消费品进行推广,最大限度的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媒介产品开发。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副台长、总经理黄信认为媒体融合转型路径以人为核心、以互动社交为标签。他强调,传统广播转型的关键,在于连接、入口、互动这三个要素,而深化探索的维度则是传播、产品和社群。                     

 

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宇教授提出,相对其他媒体而言,广播在互联网时代具有更多优势,即以低成本生产更多优质的节目,而广播天然的伴随性使它在互联网时代具有更加大的生存空间,互联网音频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延展了广播的覆盖面。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高级编辑赵随意指出,要抓住新技术机遇来开创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金融”的新发展模式。他以《风云再汇》为例,指出广播节目众筹的可能性,提出要加强媒体与金融的合作。此外,赵随意还强调了要追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现质变式革新。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申启武教授从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屋建瓴地论述了广播节目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突围的路径。他还通过数据分析全面解析了广播目前的现状,指出广播改革“要自己走路”,并提出了广播与新兴媒体需要进行优势互补的战略举措。

 

张晋升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当前广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但只要我们找准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就一定可以实现“广播+”的全新发展格局。此次会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意义

1216日上午,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之分论坛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分论坛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分别是:广播的媒介融合与发展论坛、广播的内容生产与竞争论坛以及学术期刊主编交流会。50余名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高校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分论坛的研讨。

 

分论坛一:广播的媒介融合与发展

主题演讲

葛向阳——技术与思想的结合必将改变广播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党委书记葛向阳围绕技术与思想这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提出在全民视频化的时代,节目的长短不是关键,节目内容足够精致才最重要,要做出精致的节目内容不仅需要在资金技术上进行创新,更要从体制入手,使体制创新成为内容创新的保障。

吴生华——广播互联网音频媒体产业竞合的区隔和合作发展的契合研究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生华就当前广播发展环境和情况作了介绍和点评,指出广播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其发展趋势是积极乐观的,国内仍然存在许多优秀的电台节目,但是目前一些电台节目在跨区域合作发展时,仅仅停留在“转接”的层面上,某些电台在深夜等黄金时段直接转接央视的中国之声等电台节目,这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做法。同时,他指出为优秀主持人提供工作室、股份等形式的支持有利于提高优秀主持人的积极性。

张政法——回归与突破:新生态下广播创新的路径和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张政法客观分析了广播所处的新生态,新媒介为受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传统的广播接收终端被闲置,这些都是广播从业人员需要认清的现实。与此同时,张教授引用“厨师论”阐述了媒介不等于媒体的论点,即媒介不会消亡,在特定时期兴盛之后,积淀而成为新媒介的基础要素,专业化的传播组织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即便常有起伏,总会有更新、更高、更强的媒体来承担社会的传播功能。从媒介维度而言,回归声音媒介的本质,挖掘和打造声音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是广播创新的首要方向。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适切“延展性”,学会讲故事;第二重视“表情性”,增强感染力;第三突出“主体间性”,强化服务意识。

李峻岭——“电台”or“网络”?——融媒介时代下电台之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李峻岭指出当前电台的三大困境,即渠道失效,技术不再独占;内容失效,以交通台为代表的内容不再是稀缺资源;注意力失效,听众连续长时间收听呈下降态势。针对困境提出四个建议第一变革媒介技术,创立广播云平台项目组,广播云平台对移动车载终端、手机客户端等多类型终端提供可运营、可管理的声音媒体服务第二变革生产机制,一方面提供伴随性产品,另一方面也提供短小精悍的爆款声音商品第三变革传播模式,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私人电台定制电台翻转电台第四变革盈利渠道,精准定位重视“长尾”需求,实现个性化盈利。

梁波——媒体融合与中国广播的创新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梁波老师分析了当下以移动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家居智能终端等三大终端传播为主的媒介环境。对广播节目的形态创新提出以下建议,即发展以优质音频为主的专题节目,张扬音频资源的内容优势,凸显地方人文历史特色,倾力打造现象级的音频佳作;积极探索音频数据新闻的形态,让数据发声,将内容优化整合;利用主持人资源开拓短视频节目,发挥主持人品牌效应,强化人际情感交流社交媒体互动。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高级编辑赵随意先生为本论坛作了精彩总结和点评提出三点意见第一互联网的文化属性不可忽视,即多元性、包容性、平等性,要让互联网成为亚文化话语表达之地;第二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不可变,即场景化、移动化、智能化;第三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不可忽视,传统资本法、收益法已经不适用,只有适应当下媒体环境发展的经营理念、资本生产、互利共享的经济学理念才是应该被广泛

使用的。

出席嘉宾

广播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高级编辑赵随意先生,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党委书记葛向阳,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生华,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张政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李峻岭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梁波等在论坛上作讲座分享。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沈正赋主持此次会议。

分论坛二:广播的内容生产与竞争

主题演讲

周万安——管窥西方媒体的数字化创新与变革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广播媒体中心总编室(策划研发部)主任周万安首先介绍了他在美国交流学习时发现,即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流失严重,新兴网络媒体的访问量越来越高。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敏锐把握变革机遇,谋划新媒体布局第二投资门户网站,取得股份收益第三加快广播数字化升级,满足受众需求第四打造面向用户的终端平台,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来不断改变销售策略。最后,他指出广播媒体要通过差异化的竞争来拓展生存空间。

王成——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广告的新途径


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青春调频副总监王成梧从行业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广告的新途径。他认为,对业界人士而言,广播媒体由于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冲击,经营发展受到了挑战。目前而言,提高经营效益已经超越内容生产成为广播电台的首要任务。他认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式主要有“广播+微商城”、“广播+微信摇一摇”和“广播+微信抢红包”。

罗翔宇——民族地区方言广播:文化权利与文化困境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罗翔宇从方言广播与少数民族的权利需要被保障谈起,一步步解析了当前民族地区方言广播的传播困境。最后,他表达了对民族地区方言广播繁荣发展的殷切期待。

牛鸿英——互联网思维与未来广播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牛鸿英互联网思维与未来广播发展发表自己的研究结论,她指出,现在广播的发展应该要和未来的新技术相结合,提升竞争力,同时她还“会发声的移动电源”的比喻生动的说明了她的观点。

李亚虹——把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系主任李亚虹教授对于目前广播的困境,提出建议:第一广播发展新媒体的重心构建自己的app客户端第二以“互联网+广播”的形式来推动广播的发展,即以互联网为基础,来拓展广播受众覆盖面第三路径上要改变传统媒体组织方式,给客户更高的地位,建立用户社区,保证节目先播权,众筹资本保证经济自主充裕,实现用户画像和定制广播,做好内容运营和产品运营,提高经济效益第四,实现节目内容的碎片化、互动化、伴随化,从而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

赵敏——“名人播客”给广播发展带来的启示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赵敏主要以饶雪漫的名人客为例,深入剖析了名人客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名人客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优势,目前广播电台尽管有相同的理念,但是在实践落实上相比名人客却任重道远

分论坛三:学术期刊主编交流会

会议交流

《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国涛,简要介绍了《现代传播》期刊的情况和基本定位。通过分析影响因子显示出期刊的影响力,阐明《现代传播》充满包容性的办刊态度。

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播杂志社社长覃继红,在整个大行业的发展背景下,详细分析了《中国广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认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广播行业在2016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呼吁大家一起来做深度的广播研究与调研。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主任陈富清指出,广播已不是一个传统的概念,提出“一个形态,四个出口”的发展理论,认为应加强广播的发展并举办一系列的活动。

《传媒》杂志社编辑沈金萍,简单介绍了《传媒》期刊的基本情况,并对本期刊的投稿内容进行了深度的说明并表示《传媒》期刊在关注媒体业发展的同时要专注做一本有思想注重质量的学术期刊。

出席嘉宾

来自全国各地的广电媒体以及新闻院系的20多家单位的代表到场参加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国涛,《中国广播》主编覃继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主任陈富清、《传媒》杂志社编辑沈金萍,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婷主持。

 

分论坛会议于中午十一点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参加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议。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欧阳宏生教授首先宣读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首席专家、特邀理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随后,欧阳宏生教授分别为主任委员李幸教授、副主任委员申启武教授、周小普教授、王宇教授、王文利教授和沈正赋教授颁发聘书,之后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学会首席专家、特邀理事及理事颁发聘书。

会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幸教授以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欧阳宏生教授先后发言,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广播专业委员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期许,并充分强调了委员会的成立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与会代表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楼前合影留念。至此,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