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暨大黑大师生重走抗联路再续龙粤情

时间:2017-08-10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18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采访团,于7月26日至28日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开展“重走抗联路,再续龙粤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12名师生在基层寻访英雄足迹,在路上感悟抗联精神,在现场接受了一场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采访团在汤原县博物馆前合影

松林深处探访“密营”遗址

86年前, 九一八事变的枪声打破了东北夜晚的寂静。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面对日寇的入侵,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的汤原县成为松花江下游党组织开展抗日活动的核心,以夏云杰、李兆麟、冯仲云、戴鸿宾、冯治纲等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也把汤原作为根据地进行抗日斗争。从1932年6月至1946年1月期间,在汤原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拥有2500多名官兵的第六军同日伪军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艰苦斗争,作战4000余次,毙、伤、俘敌人万余人,牵制敌人兵力10万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雄赞歌。

7月27日,采访团在汤原县政协领导的陪同下,从县城出发驱车沿汤黑公路(汤原至黑金河)前行,公路两侧峭壁耸立,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车曲折绕行30多公里,采访团来到了抗联第六军秘密军营所在遗址——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遗址入口处扑面而来的是两年前建成的北满抗联著名将领群雕,群雕由汉白玉雕塑而成,并排矗立的是赵尚志、夏云阶、李兆麟等9位抗日将领的雕像,挥枪冲锋的神态仿佛听到80多年前抗联将士奋勇杀敌的呐喊。在汤原县政协领导的引导下,采访团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先烈们敬献鲜花、鞠躬致敬,表达对抗联将士的缅怀之情。

采访团在抗联将领群雕像前合影

走在原木铺就的进山小路上,两侧是参天大树和茂密丛林,三四百年的红松和已经倾到的老树不时映入眼帘。据介绍,这里的小路原来都是土路,近年来县里开发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在土路上新铺了俄罗斯进口的原木以方便游客行走。当年第六军战士就是沿着这条路下山打鬼子,还不时会遭遇鬼子的阻击和埋伏。如今红松林已看不到当年战斗的痕迹,成为占地7175公顷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沿着林间小道步行10余分钟后,抗联“密营”所在的一排排木刻楞小屋呈现在大家面前。木刻楞房是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土木结构住房,房子通常就地取材,用土夯实台基,再在台基上用原木建房、稻草盖顶。这种房子墙壁很厚,可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走进木屋内部,原木搭建的炕上铺着靰鞡草,屋内有一种潮湿的味道。县政协高国震副主席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抗联第六军“密营”遗址是根据抗联老战士的回忆按原来的样子复建的,条件比当时要好得多。当时战士们夏天受蚊虫叮咬,冬季在零下30多度的野外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抗联战士依然胸怀理想,乐观向上,用革命的豪情写下了“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

采访团在“密营”木刻楞房前合影

在一排木刻楞的后面,师生们穿过密林看到一口直径1米的水井,井沿布满青苔,井里泉水依然可见。据县政协马春杰主席介绍,这口井是1979年7月亮子河林场工人伐木时发现的,后来在水井北侧发现南北两座房基,出土有步枪、洋枪、机枪、电话机、饭盒等文物,最终该地被认定为抗联六军密营遗址。现在看到的是抗联六军的总指挥所和大本营,也是抗联各路军的重要休整地。

在参观过程中,采访团了解到当时的东北抗日联军比关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斗争生活更为艰苦。日伪军为了切断群众和抗联的联系,在汤原地区采取了归屯并户的封锁政策,使抗联的生活补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敌人的围剿,抗联战士有时要吃树皮挖草根,但始终不忘设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县政协王殿成副主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弥补军械供应的不足,第六军通过地下党组织从佳木斯购买制造武器的机床,秘密乘船沿松花江运到汤原,为躲避日伪军的检查,他们上岸后把机床拆整为零运回“密营”再组装,建立了抗联自己的军械所,从而有力地支持了部队的抗日活动。

采访团在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合影

离开“密营”,走出森林,天高云阔,满眼翠绿,溪水潺潺,湖光潋滟。大亮子河红松林在落日余晖的倒影宛若一块碧玉,显示出、磅礴大气的魅力。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抗联第六军壮怀激烈的抗战印记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去,它永远是这块土地和人民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说,“行走抗联先烈用生命守卫的黑土地,是对当代新闻学生的一次精神洗礼,第六军在艰难困苦环境中体现出的坚定信念、顽强斗志和誓死如归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底气,这是新闻院校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的所必须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力源泉。”研究抗联历史多年的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田雷副教授说,“此次两院师生合作重走抗联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的延伸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

黑土地上共商龙粤合作

今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黑龙江省与广东省的对口合作关系。《方案》为两省开展对口合作制定了4个方面共计18项任务,其中就包括引导两地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为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认真协商,策划组织了“重走抗联路 再续龙粤情”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共同探讨县域经济如何对接龙粤合作的实施方略。汤原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对两校的社会调研活动高度重视,汤原县委书记付慧华专门致电慰问,汤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凤军,汤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长久专程到驻地看望采访团的师生,汤原县政协全程陪同调研活动,并就龙粤合作交流了意见。

7月28日,采访团邀请汤原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文广新局、县党史办、县博物馆等单位举行座谈会。汤原县政协高国震副主席首先对汤原县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了介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也分别介绍了学院的办学情况。

 

采访团与汤原县有关部领导座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先顺教授在发言中说,“作为中宣部、教育部推进的全国首批‘部校共建’的单位,学院近年来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强化校政、校企和校校协同育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多项协同育人的项目。这次两院的联合采访正是龙粤合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南北高校对口交流的一次有益探索。”

汤原县政协马春杰主席在总结发言中说,汤原县地处三江平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拥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县里在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文化的注入,缺少科技的支撑,汤原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她希望通过南北两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和传播,为汤原经济和文化走出去,为汤原的区域形象的提升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为汤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26日晚,采访团还应邀观看了汤原县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一个个精彩的歌舞节目把大家的情绪融入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氛围当中。“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汤原县通过军民同台、共创共演的形式,增进了驻地部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喻季欣教授说。

(詹扬龙 孙琨 殷萌)